在所有的禮儀中,下跪無疑是最為隆重的一種形式。在中國下跪的含義,是表達對德高望重長輩、神佛或者重要崇拜目標的尊重而行的大禮,或者是對一個人、一些事的歉意。
人一般不會輕易給另外一個人下跪。因為,下跪可以讓人變得矮小,很自然地就表示了自己的卑微,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說法:“好男兒只跪天、跪地、跪父母”。
以前大家都很窮(周代前),又沒有木工技術,所以沒有椅子和凳子之類,聚到一起,大家一般就只能席地而坐。
而到了西周,正坐(正坐,基本姿勢為雙膝著地、臀部坐于腳后跟)已成了貴族日常生活的坐姿。由跪坐而產生的跪拜禮,就從產生。
跪拜禮合稱為九拜,《周禮·春官·大祝》中記九拜為:“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
九拜禮最初用于敬神的祭祀空間的情況居多,后來才逐漸滲透進貴族的禮儀交往當中,成為身份關系的符號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