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故鄉》內容概括: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這篇小說以“我”回到故鄉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20多年前后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了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社會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魯迅主要表現了兩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品通過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目睹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另一方面,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
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筑成的高墻,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