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于《資本論》的反感或者冷淡,總是有原因的,并且不同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因此,對于這一現象,應該有具體的分析。
第一種,從理論上根本不認為《資本論》的理論是科學的理論。持這種觀點和態度的人,多半是一些經濟學的專業人士,而在這些專業人士里情況也有所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完全接受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的人。這類人因為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完全持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價值觀,而西方經濟學的價值觀是什么?那就是崇尚資本主義。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都是以資本主義為前提的,雖然有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之說。
但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從來不懷疑資本主義是惟一理想的社會經濟制度。如果研究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人放棄了這一基本信仰和觀念,那么,他也就走到了西方經濟學的反面了,他也就不成其為一個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了。由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結論是否定資本主義的,所以,崇尚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人當然也就必然否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了。
另一類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人。這些人曾經是抱著滿腔的熱情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資本論》。但是,正是在這種研究中發生了迷惑。他們從《資本論》讀到的只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結論,可是,現實中資本主義不僅沒有滅亡,反而生機勃勃。
于是,開始迷惑,再到失望,最后是絕望,對馬克思主義的絕望。他們發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的不一致,當然也就開始懷疑甚至否定自己“曾經奉之為信仰”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了。于是,這些人轉而從事其他各方面的研究或工作,不再執著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有的人甚至干脆下海做生意去了。
第二種,普通的學生或大眾。這些人們,多半只學習了一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知識,知道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結論,那就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對于這些人們來說,蘇聯的解體和中國現在搞市場經濟,雖然號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質上都表明了社會主義的失敗和資本主義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