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
1、直觀演示法:具體形象思維是3-6歲幼兒的主要思維形式,它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及表象的聯想,需要依靠老師提供直觀的材料進行思考。借助直觀的演示,可以使得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有助于幼兒的理解和感受,促使幼兒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中。
2、小組合作教學法:“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是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法,不僅能夠促進師幼、幼幼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與互動,實現資源的共享,也使得幼兒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促進幼兒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
3、探究發現法:杜威認為,兒童具有調查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兒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第斯多惠認為,知識不應傳授給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
4、操作練習法: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中,幾乎離不開動手操作,它是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主動活動的一扇智慧大門,幼兒很多知識經驗和技能是在動手操作和練習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
因此,教師要給幼兒提供動手操作與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豐富感知經驗,鞏固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
5、視聽講結合法:“視”是指教師提供具體形象的講述對象,如實物、錄像、圖片、圖書、情景表演等,讓幼兒充分地觀察“聽”是指教師用語言啟發、引導、暗示、示范等,讓幼兒充分地領會“講”是指幼兒自己講述。這三方面要有機結合,缺一不可。
“視、聽”是為“講”服務的,在“講”的過程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這是幼兒學習講述、發展幼兒連貫性語言的有效方法。
學法
1、分享式學習法: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個人可擁有兩種思想。”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當幼兒與教師的興趣、智慧在共同的問題上集合時,雙方會在認知、情感、社會經驗等方面進行積極的交流、互動,幼兒可以分享老師豐富的經驗,教師可以分享幼兒獨特的視角。
2、體驗式學習法: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感悟并且感到有沖動、要整合這種感悟于整個心靈時,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才是符合孩子生命內在生長所需要的學習,因此,在幼兒園各領域的教育教學中,要給幼兒創設身臨其境的情景,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社會角色的過程中加深對社會,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其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3、觀察學習法:觀察是獲取周圍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兒童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開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觀察對于幼兒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4、情景表演法:現場或通過錄像向幼兒展示生活情景,也可以是幼兒或幼兒與教師共同表演的情景。讓幼兒觀察和分析情景中所涉及的問題。由于情景表演的主題源于幼兒的現實生活,因而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較好地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同類問題和沖突,樹立正確的健康態度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