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鏈”由四個環節組成,簡稱“四早”:
(1)早期呼救。
無論任何人,只要發現有患者,都有責任進行報告和呼救,通知醫療機構(人員)和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對患者施行急救。早期呼救和早期治療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機會。每一分鐘延遲都會大大減少這個機會。我國醫療專業急救電話統一為“120”,部分城市將“110”報警電話賦予醫療急救的功能。北京市除“120”急救電話外,另一個急救電話號碼是“999”。
呼救電話內容要簡明扼要,語言精煉、準確,要包括下列內容:
① 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或人數。
② 患者目前狀況,如神智、意識狀態、發病及受傷時間、出血情況、用藥情況等。
③ 患者發病及受傷的詳細地址、電話及周圍明顯標志物(便于尋找)。
④ 如為意外災害、突發事件,要說明傷害性質(傷害原因)、受傷人數、出事地點、呼救人姓名等信息,以便醫療機構有針對性的做好準備。
(2)早期心肺復蘇
現場導致患者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呼吸、心跳停止,所以,盡快開始心肺復蘇是增加患者生存的關鍵環節。心肺復蘇可將含氧的血液不斷的送入大腦,維持大腦的氧供給,使腦細胞不出現壞死,直至救援人員趕到。心肺復蘇主要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兩部分。
(3)早期除顫。
?正常心臟“工作”狀態是,心臟按照一定的規律做收縮和舒張運動,保持全身組織、器官的血液供給,以維持人的生命。當心臟出現疾病,特別是出現心室纖維性顫動時,心臟失去了排出血液,維持人體血液循環的功能,幾分鐘后,就會導致患者死亡。
因此,應早期進行電除顫,恢復心臟正常的運動和節律,使生命得到挽救。研究和經驗證明,猝死發生后的10分鐘內,心臟除顫可挽救許多患者的生命;而10分鐘后,搶救成功率會明顯下降。在我國,電除顫儀器的配備和電除顫技術尚不普及,如果現場無電除顫設備,可用胸外拳擊法徒手做心臟除顫。
(4)早期高級心肺支持復蘇。
在早期心肺復蘇,早期心臟除顫的基礎上,要將患者運送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和護理。高級心肺復蘇包括氣管插管、心電監測、藥物治療、護理等。
一般說來,前“三早”可由經過訓練的非專業人員完成,后“一早”由專業醫務人員完成,他們共同組成完整的患者“生存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