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2/wz/18258540952.jpg)
壯族的男子通常穿著以本地土布制作的黑色唐裝。上衣為短領對襟,縫有六至八排布結紐扣,胸前有小兜一對,腹部有兩個大兜。下擺向內折成寬邊,并在下沿左右兩側開對稱裂口。他們穿著寬大的褲子,短及膝下,有時會纏綁腿,并扎頭巾。在勞動時,他們穿草鞋,節日時則穿寬口布鞋。藏族女性通常戴黑頭巾,穿著藏青色或深藍色的短領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頸口、袖口、襟底繡有彩色花邊。上衣內有一個暗兜,隨襟邊縫有數對布結紐扣。她們下穿寬肥的黑褲(也有褲腳沿口鑲兩道異色彩條的),腰扎圍裙。在勞動時穿草鞋,趕圩、歌場或節日時則穿繡花鞋。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繁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為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的花紋裝飾非常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紋飾有嚴格區分。藏袍較長,一般比身高還長,穿時需將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然后扎上腰帶。藏袍還可分為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的氆氌袍,式樣有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等。男女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袖子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飄動,非常優美。裕固族婦女的頭飾桐閉腔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姑娘15歲時,要戴“薩達爾格”,標志著成年和婚配的資格?!八_達爾格”是在紅布制成的方形布牌上,綴以貝殼和各色珊瑚而成。裕固族婦女有戴帽子的習慣,這種帽子用白色羊毛壓制的氈子制成,前緣鑲有兩道黑邊,帽沿不寬,后沿微翹,前沿平伸,帽頂綴有紅線穗子垂在帽頂周圍。未婚少女和已婚婦女的帽子略有不同,未婚少女前額戴“格堯則依捏”,已婚婦女則戴長形的頭面,系在三條發辮上,上面鑲有銀牌、珊瑚、瑪瑙、彩珠、貝殼等飾品,構成美麗的圖案。彝族撒尼婦女的花包頭是其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花包頭由心靈手巧的姑娘親手制成,上面繡有彩色圖紋。花包頭的長度和寬度標志著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年擇偶的一個標準。彝族不同支系的服飾各異,男子的傳統服飾特色相對較少,但涼山地區的彝族男子仍保留著古代遺風,如在頭頂前腦門蓄一綹長發,象征男性的尊嚴。他們還喜歡用青布或藍布包裹頭部,并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以表示英勇威武的氣概。此外,他們身上斜挎用細牛筋編織而成的佩帶,稱之為“英雄帶”。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有“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幾鍕D女善于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并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志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錫伯族在清代,男子穿青、藍、棕等色衣料做成的大襟長袍和對襟短襖,外罩坎肩,頭戴圓頂帽。婦女穿長及腳面的旗袍,外罩坎肩。衣襟、袖口、領口、下擺多鑲滾邊。少女留一長辮,辮根扎紅色頭繩。婚禮時,新娘頭戴吉塔庫(錫伯語)頭飾,上有貝殼、寶石和金銀制的花飾,下一排銀鏈或串珠等裝飾垂于眉宇之上?;楹笠荒曛畠龋瑓⒓虞^大喜慶活動仍要戴上吉塔庫。已婚婦女頭上盤頭翅。男女褲腿均扎黑色腿帶,年輕女子扎紅色、粉紅色腿帶,喪事時扎白色腿帶。如今散居在東北的錫伯族服裝已和當地漢族、滿族相同。新疆錫伯族婦女雖仍穿旗袍,但服飾已有顯著改變,特別是青年已多穿連衣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