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的醫學實驗班是一個獨特的教育模式,它在大一階段實行統一招生,然后在下學期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進行專業分流。這個實驗班包含臨床醫學(卓越醫師計劃)、口腔醫學和生物技術與生物信息三個專業領域。
在大一的學習階段,學生們主要學習基礎課程,如醫用物理、基礎化學、有機化學、數學、醫學導論等,旨在為后續的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大二開始,專業課程如組胚、系統解剖和醫學知識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如果學生選擇進入生命科學學院,他們的學習路徑會與醫學專業有所區別。
專業分流的決定因素多元化,綜合考慮大一上學期的學業成績,包括70%的績點(績點乘以20并折算為100分后乘以70%的比例)、10%的德育分(通過參與活動表現)、10%的榮譽課程成績以及10%的面試評估。雖然同濟大學的臨床醫學在全國排名中相對較弱,但口腔醫學和生物信息專業分別在口腔醫學領域和生物技術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同濟大學醫學系的歷史背景對其發展有一定影響,醫學院在遷址和合并后經歷了一段重建期。盡管臨床醫學目前與鄭州大學相當,但口腔醫學和生物信息專業的發展勢頭強勁,顯示出學校的醫學教育正在逐步提升。總的來說,同濟大學醫學實驗班的分班機制注重全面評估,各專業各有特色,適合不同興趣和潛力的學生選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