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遜干涉儀實驗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產生的等傾干涉,干涉條紋的特性會隨著入射到鏡子上的傾斜角度而變化。通過調整儀器,可以觀察到等厚干涉或等傾干涉的模式,這對于長度和折射率的測量至關重要。例如,當干涉條紋移動一個完整周期,即M2動臂移動了半個波長λ/2,意味著空氣膜厚度相應地改變了λ/2。在現代物理學和精密測量中,這種干涉現象在光譜線精細結構研究和米尺標定等實驗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相比之下,牛頓環實驗展現的是等厚干涉,條紋的特性不隨入射光線角度改變,而是與透鏡和下表面的距離相關。當用曲率半徑大的凸透鏡和玻璃接觸,會形成明暗相間的彩色圓環,單色光照射則出現單色圓圈,且圓圈寬度隨距離中心點增加而減小,這是由球面與平面反射光的干涉效應造成。
使用邁克爾遜干涉儀時,需要特別注意保護光學表面,調節時動作要輕柔,防止鏡面變形。同時,調整反射鏡的螺釘需謹慎,確保微調的靈活性。在測量過程中,要避免快速轉動,以減少誤差。查閱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參考百度百科對邁克爾遜干涉儀和牛頓環的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