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宇宙觀中,除了我們熟知的三界六道,還有四個超越其上的法界,分別為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這四個法界是佛教圣人修行的層次,他們已經超脫輪回,達到不生不死的境界。聲聞法界修行者專注于佛陀的教導,修習四諦觀;緣覺法界則通過十二因緣的觀察達到涅槃;菩薩法界則致力于無上菩提,修煉六度萬行;佛法界則是最高境界,包含了自覺、覺他、覺行的完全圓滿。
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構成了佛教中的三界,對應于眾生的欲望和色欲程度。欲界包括六道中的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和部分天人,而色界和無色界的天人則進一步區分。三界和六道的劃分,分別依據境界和眾生的業力或果報。
佛教對世界的理解還包括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兩部分,前者關注生命個體,后者關注物質世界。有情世間眾生由業力構成,包括人類、畜生、餓鬼和天界。三界因其包含生死輪回的痛苦,也被稱作苦海。
總的來說,三界六道之外的法界揭示了佛教中超越輪回的圣人修行路徑,以及對世間存在本質的不同層次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