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水化熱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澆筑后的初期,對于硅酸鹽水泥來說,這個階段通常在1至3天,而對于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粉煤灰硅酸鹽水泥,高峰則會稍延遲,大約在1至5天內(nèi)。在24至48小時左右,溫度峰值通常會出現(xiàn),這是由于水化反應的累積導致混凝土溫度急劇上升,形成所謂的升溫階段。
水化熱是水泥與水反應產(chǎn)生的熱效應,其強度和速度主要受水泥熟料的礦物成分、水泥的細度、摻合料的含量以及外加劑性能的影響。鋁酸三鈣和硅酸三鈣的水化速度快且放熱量大,而硅酸二鈣則放熱量較低。細度越高的水泥,水化速度越快,放熱量也越大。硅酸鹽水泥中的鋁酸三鈣和硅酸三鈣含量較高,是其放熱量較大的原因,而摻合料的增加會相應降低這些成分的含量,從而降低水化熱。
外加劑的使用,如能提高混凝土28天的強度并減少水泥用量,也能間接影響水化熱峰值。例如,通過緩凝作用,可以延緩熱量的釋放,從而緩解溫度峰值。在大體積混凝土工程中,由于水化熱聚集,可能會導致溫度應力導致裂縫,因此需采取措施來管理這一過程,如選擇合適的水泥品種、控制水泥用量、使用冷石子等方法,并加強養(yǎng)護和溫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