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它首先基于"利潤分配"和"本年利潤"兩個賬戶的貸方余額相加,如果兩個賬戶都是貸方正數,那么總額即為正數;若其中一個為借方,那么兩個余額相抵后的結果決定了填寫的數值,可能是正數或負數。
"利潤表"是根據總賬發生額填寫的,而"資產負債表"則是根據總賬余額填列,這體現了財務報表之間的關聯性。計算"未分配利潤"的公式為:期初未分配利潤加上本年凈利潤(即收入減去成本、費用和所得稅),再減去已分配給股東的利潤(如利潤分配)。如果凈利潤是正數,且期初未分配利潤也為正,那么未分配利潤通常會為正數。
舉例來說,如果本年利潤賬戶余額為貸方5萬元,而利潤分配賬戶也為貸方3萬元,那么未分配利潤將填入8萬元;反之,若本年利潤為借方5萬元,即使利潤分配賬戶為貸方3萬元,最終未分配利潤將為-2萬元。
此外,企業當年的利潤總額在分配給股東前,會按照特定順序進行,包括彌補虧損、支付所得稅、提取法定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以及提取任意盈余公積,并在滿足這些條件后,剩余部分成為年終的未分配利潤。
以上所述,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凈利潤經過一系列分配后剩余的部分,反映了公司的盈利積累和分配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