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經典《金剛經》中,鳩摩羅什翻譯的這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揭示了一個核心教義,即世間萬物的表象并非本質,而是虛幻不實的。它強調的是,真正的覺悟并不在于外在的相,而在于個人內心的真如本性。佛度眾生并非通過實際的消滅,而是引導他們認識到自身潛在的覺悟能力。只有當我們能看破外在相,不被迷惑,才能達到如來的境界,即所謂的“不住色布施”等佛教修行方式。
《金剛經》作為般若法門的簡要版本,雖然在《大般若經》的十六會中位列第九,但其包含的根本般若思想卻具有深遠影響。這部經典的發展歷程反映了初期大乘佛教的演進,從《原始般若》到《大般若經》,不僅規模龐大,內容也由簡到繁,如支婁迦讖的《道行般若經》(小品)到《放光般若經》(大品)的翻譯,都見證了佛教思想的深化和豐富。
總的來說,《金剛經》中的這一名句,不僅是佛法智慧的體現,也是對世間萬象本質的深刻洞察,引導人們超越表象,直達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