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溶解度是衡量在特定溫度下,100克溶劑達到飽和狀態能溶解溶質的克數。它的計算公式為溶解質質量(m(溶質))除以溶劑質量(m(溶劑))再乘以100,即s(溶解度)/100g(溶劑)。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顯著,一般隨溫度升高而增加,但也有些物質如氫氧化鈣,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溶解度的計算不僅局限于固體,還涉及氣體。固體溶解度是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的溶質克數,如20℃時,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為36g。而氣體溶解度則指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單位體積溶劑中氣體的最大溶解量,如20℃時100毫升水能溶解1.82毫升氫氣。
值得注意的是,溶解度通常指的是在水中的數值,未指明溶劑時默認如此。溶解度與溶解速度和溶解質量不同,前者是物質能穩定溶解的最大量,后者是實際溶解的量。攪拌或粉碎顆粒等操作可以提高溶解速度,但不能改變溶解度。亨利定律描述了氣體溶解度與溫度和壓強的關系。總的來說,理解溶解度是理解化學反應和溶液行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