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是經濟學中的關鍵概念,它描述的是一個人的行為對旁觀者的福利產生的無補償影響。當個體的行為對他人有益,而無需為此付費,這種影響就是正外部性;反之,如果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但又無需承擔全部成本,就是負外部性。
正外部性的好例子包括修復歷史建筑。它不僅提升了建筑本身的美感,也帶給附近居民文化享受和歷史感。教育同樣具有正外部性,它提升了人口素質,降低了犯罪率,推動了科技進步,這些都是教育對社會的無形貢獻。
然而,負外部性則表現為負面效應。比如,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質量造成污染,盡管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污染的受害者,但排放者并不承擔全部的環境成本。再如,狗叫聲干擾居民生活,雖然狗主人是狗叫聲的源頭,但往往并未承擔全部的噪音管理責任。
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一種策略是“外部性內在化”,即通過調整激勵機制,讓行為者意識到其行為的外部效應。例如,政府對產生污染的鋁生產征收環境稅,迫使生產商自行調整生產以減少污染,這就是外部性內在化的應用實例。
以上內容摘自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