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處理中,文中添加括號并標明作者和發表日期的文獻引用方式,通常被稱為夾注。這是一種注解形式,常用于書籍和文章中,特別是在中國古籍中較為常見。夾注的特點是位于正文中間,使用特定的括號標示,與正文字體大小一致,但為了易于區分,注釋部分通常會采用不同的字體。
夾注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術需求的擴展而不斷豐富,起初主要用于注疏經義,后來擴展至包含注音、訓詁、語詞分析、章句考證、名物辨識、義理推求、異文??钡榷嘣獌热荩约懊鞔_引用來源。
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夾注有特定的規范。例如,中文注釋應與正文隔開兩行,按照索引編號進行標注,并遵循特定的字體格式,如五號黑體的注釋和小五號宋體的注釋內容。英文注釋則要求在文中用引號標注引用,重復引用時只需注明作者姓氏和頁碼,遵循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頁碼的格式,或者作者-文章題目-雜志名-卷期-出版年份-起止頁碼的格式。
總的來說,夾注是一種重要且規范的文獻引用方式,對于學術研究和寫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