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站接收性能的效率,通常通過地球站接收系統性能指數G/T來衡量。G/T值的計算公式為G減去10倍的自然對數,再乘以地球站接收系統的等效噪聲的分貝值除以絕對溫度,即G/T=G-10lgTedB/K。G值代表天線的接收增益,dB單位,而Te則代表等效噪聲,dB/K單位。
G/T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地球站的性能優劣,數值越大,表明地球站接收信號的能力越強。在衛星通信系統中,G/T值被用來區分不同類型的地球站,如一類站(如中央站)要求G/T值至少為33+20lgf/4dB/K,其他站則要求G/T≥31.7+20lgf/4dB/K,以此類推,直到四類站的G/T值要求。其中,f表示工作頻率,以GHz計,計算時考慮的是10°仰角晴天和微風條件下的性能。
在選擇地球站類型時,需要考慮其通信能力和在網絡中的位置。G/T值是強制性的性能指標,它影響衛星下行功率的分配,從而影響衛星資源的使用效率。為了確保所有站都能接收合格的信號,系統需要平衡G/T值,避免過大差異。不同類型的站對應不同的業務需求和資費標準。
此外,信號功率也是關鍵因素,信號可以分為能量有限和功率有限兩種類型。功率有限信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功率信號,其功率有限但能量無限大,這對無線通信系統的性能,特別是發射機的電壓和電磁場強度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