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計處理方式上,一般企業通常采用權責發生制,這種制度更側重于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認為收入和費用應根據其實際歸屬期而非實際支付或收到的時間計入損益表。然而,這種制度在揭示企業的財務狀況時存在局限,即使企業的損益表顯示經營表現良好,資產負債表上可能并未顯示出足夠的現金或變現資產,這可能導致財務風險。
權責發生制的原理是將預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相應會計期間,而現金收支和債權債務則在資產負債表中分別體現。相比之下,行政單位多采用收付實現制,這一制度以實際收到或付出的現金流為標準記錄收益和費用,操作簡單,但可能導致盈虧計算不準確。
總結起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各有優缺點。權責發生制雖然在衡量經營成果時更準確,但在反映企業短期財務實力時不如收付實現制直觀。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業務特性以及財務需求,合理選擇適用的會計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