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交易的世界中,"踏空"這個詞描述了一種遺憾的境況,即市場上的股票或虛擬幣價格上漲,而投資者由于未能及時買入,錯失了盈利的機會。具體來說,想象一只股票預計會跌至每股9元,投資者在9元的價格點設定了買入訂單。然而,開盤時股票就直接跳到了9.20元,并一路飆升。即使投資者在后續的日子里期待能在低價買入,但股價卻持續上升,最終漲至15元以上。此時,投資者會后悔沒有在9.20元時果斷出手,但這種機會已經喪失,這就是所謂的踏空。
這一現象并非孤立,它與金融市場的情緒和預期緊密相關。美國金融學家羅伯特·J·希勒在其著作《非理性繁榮》中,通過金融行為學理論剖析了股市泡沫的形成。在中國股市,由于近年來的連續上漲,投資者對"踏空"的恐懼尤為強烈。那些持續預測股價下滑的人,由于屢次預測失誤,會因為錯失機會而感到焦慮和失落,尤其是當投資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時,這種擔憂更是深入人心。
總結起來,踏空是對投資者未能把握市場上漲時機的一種描述,它反映了投資者對市場動態的敏感度和決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