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層建筑的造價中,鋼筋和混凝土的費用占據了重要地位。根據一般情況,鋼筋的用量大約在55至65千克每平方米,其原材成本占總造價的18%左右。而混凝土的用量則為0.5至0.55立方米每平方米,原材成本占比約為12%。然而,這些比例并非固定,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建筑的戶型、結構設計、市場價變動、混凝土標號、鋼筋級別(如三級鋼或二級鋼)、地下室的存在和層數、合同總價的調整以及外墻材料的選擇(如干掛大理石會提高總造價比例)等,都可能導致費用比例有所變化。
高層建筑的定義根據各國標準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美國將7層以上視為高層,日本則從8層起,英國則從24.3米開始。在中國,《高規》將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超過28米的住宅和24米以上的其他高層民用建筑定義為高層。歷史上,從古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燈塔到現代的美國西爾斯大廈和紐約帝國大廈,高層建筑的發展見證了人類建筑技術的飛躍。
中國的高層建筑標準隨著規范更新而變化,舊規范曾將8層以上視為高層,而新《高規》則將10層及以上或28米以上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定義為高層,超過100米的則稱為超高層。這表明隨著建筑設計技術的發展,高層建筑的劃分標準也在不斷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