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202/wz/18250888952.jpg)
四馬分肥。 個體企業公私合營企業的利潤分配仍是“四匹馬共享肥”; 按照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職工福利和管理獎金四個方面進行分配,也就是當時所謂的“四馬分肥”。 拓展資料1、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在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通過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將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過程。它是社會主義經濟轉型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可以吸納工人就業,提供稅收,豐富市場,有利于國計民生;另一方面,它剝削工人的剩余勞動,抑制工人的生產積極性,是雇傭兵,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有計劃的、比例的要求,不利于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力。 2、因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有利于國計民生,民族資產階級擁護共產黨的領導,長期同共產黨保持統一戰線,所以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轉型不采取沒收或擠出的方式,而是采取和平贖回的政策。鞏固的人民民主專政、強大的國有經濟和牢固的工農聯盟,為和平轉型提供了客觀條件。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主要采取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它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國家資本主義的初級形式和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前者包括加工、訂貨、統一采購和承銷、委托經銷、代銷,后者包括個體企業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 3、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社運動實現的。僅用四五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5億農民從個體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轉變。 4、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引導個體在自愿的基礎上團結起來,走合作的道路,最終通過勸導教育、典型示范和國家發展成為社會主義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幫助。 實行利用、限制和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革,給中國的經濟結構和階級關系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