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法規,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限量標準是20partsperbillion(ppb)。這種有毒物質主要由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產生,由20種相似的化學物質組成,其中B1、B2、G1、G2和M1是關鍵成分。黃曲霉毒素對人體,特別是豬、牛、鴨、鵝和雞等動物具有高度毒性。
早在1990年,我國就實施了《防止黃曲霉毒素污染食品衛生管理辦法》,旨在保障嬰幼兒食品安全。該辦法要求糧食部門提供無黃曲霉毒素的糧食,并規定在使用可能超出標準的糧食、油料和油品時,必須通過工藝手段消除毒素,產品需符合標準后才能供應。違反規定將面臨法律責任。
黃曲霉素AF的產生條件苛刻,溫度、濕度和空氣條件對其生長和產毒至關重要。在適宜的33~38℃、pH5.0和99%水分活性條件下,黃曲霉菌產毒能力最強。高溫高濕的環境,如南方和溫濕地區,夏季更容易出現黃曲霉素中毒。AF普遍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堅果以及食物如大豆、稻谷、玉米等中,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食品中檢出率較高,中國的華中、華南和華北地區由于環境因素,產毒菌株和毒素含量相對較大,而東北和西北地區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