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碘化鉀與氯化鐵混合時,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鉀和碘。反應方程式為2KI+2FeCl3→2KCl+2FeCl2+I2。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反應后溶液會分層,上層是水,下層是四氯化碳。氯化亞鐵溶于水,形成淺綠色溶液,而碘則溶于四氯化碳中。因此,分層后的上層溶液會呈現出淺綠色。
如果將碘化鉀換成溴化鉀,由于溴化鉀不與氯化鐵反應,兩者都溶于水,而氯化鐵溶液呈淺黃色。所以,此時上層溶液的顏色會是淺黃色,而不是淺綠色。
碘化鉀在化學分析中有重要作用,通過碘離子的還原反應可測定物質含量,也常用于金屬離子的絡合,例如在電鍍銅銀合金時作為亞銅和銀的絡合劑。
氯化鐵是一種常見的化學試劑,其水溶液由于Fe3+的強烈水解,使得溶液在初高中范圍內具有較強的酸性。在蒸發過程中,需要在氯化氫氛圍下抑制水解,以防止得到氫氧化鐵或堿式氯化鐵。在生產操作中,氯化亞鐵溶液會吸收氯氣,生成氯化鐵作為副產品,這個過程需在負壓和密封良好的環境中進行,以防熱量釋放和鹽酸氣的產生。
以上信息來源于百度百科對氯化鐵和碘化鉀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