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發票上的價格低于實際交易價格的現象,一度被視為汽車銷售商的盈利手段,對車主而言似乎能節省購車成本。然而,自2019年7月1日《車輛購置稅法》實施后,這一行為已轉變為嚴重的違法行為。汽車銷售商之所以熱衷于低開購車發票,是因為增值稅的計算基于車輛的開口票價,低開票能顯著減少稅費負擔。然而,這種操作實質上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盡管能降低購置稅,但實際節省有限,因為系統按最低指導價計稅,差額微乎其微。
對于消費者來說,低開發票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首先,二手車價值評估因缺乏科學標準而變得混亂,可能導致評估價格偏低。其次,車損險賠償方面,如果車輛按低價發票報廢,賠償金額將按照較低的開盤票價計算,造成實際損失。此外,如果因質量問題需要退車,低價發票可能導致回購價格無法反映實際成交價,消費者可能面臨經濟損失。
總之,購車時選擇低開發票看似能省小錢,但長期看可能帶來諸多問題和潛在風險。因此,購車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避免后續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因偷稅被認定,還可能面臨法律處罰。明智的做法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購車價格,確保權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