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你正在加班,初始每小時工作能獲得20元報酬。首先,加班1小時,你額外得到30元,這30元就是邊際收益,而30元的額外成本就是邊際成本。此時,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相等,利潤達到峰值。
然而,繼續加班,如再加1小時,報酬增加到20元,邊際收益減少到20元,邊際成本還是30元,說明邊際收益開始遞減。這意味著每多工作一小時,所獲得的收益逐漸減少,直到某個點,邊際收益可能甚至變為負值,表明每增加一單位產品或服務反而會帶來損失。
在經濟學中,廠商在完全競爭市場中追求利潤最大化,其決策依據是邊際收益是否等于邊際成本。如果兩者相等,廠商會選擇停止生產或服務,因為增加一單位的投入將不帶來額外的利潤。同時,邊際成本也反映了生產規模對成本的影響,如規模經濟或規模不經濟現象。
總之,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是理解企業決策和市場動態的重要工具,它們揭示了生產、服務擴展或收縮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