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國以3645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占據了世界經濟的第九名,人均GDP僅為381元,外匯儲備為1.67億美元。這一年,中國的經濟地位在全球舞臺上相對較弱,位列美國、日本、蘇聯、西德、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之后,而巴西、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等國也在同一排名序列中。中國經濟的發展之路從那時開始,經歷了顯著的轉變和飛躍。
從1985年開始,中國逐步采用市場經濟體系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GDP成為了衡量經濟發展的核心指標。1992年后,中國經濟的核算體系與國際市場更為接軌,增強了可比性。從1956年的1千億元到1986年的萬億元,再到2017年的82.71萬億元,中國GDP的增長速度驚人,尤其在1998年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后,增長速度加快,2010年更是超過了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以美元折算,中國的GDP同樣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1972年首次突破1千億美元,1998年突破1萬億美元,到2014年更是超過了10萬億美元。這些數據清楚地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從落后到追趕,再到全球領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