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簡單來說,就是證券公司向投資者提供資金或證券,以幫助他們進行交易。投資者可以使用借來的資金買入證券(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賣出(融券交易)。這種信用交易能放大投資規模,如看漲時借錢買入,或看跌時借股賣出,待市場變動后通過平倉獲利。
然而,參與融資融券并非所有投資者的權益。根據《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只有滿足一定條件的投資者才有資格,如交易經驗、風險承受能力和信用記錄良好。新手股民在交易不滿半年或缺乏風險意識時,會被排除在外。此外,券商可能會設定最低資金門檻,限制資金量小的投資者參與。
操作融資融券需要遵循“借錢還錢,借股還股”的原則,投資者需準備應對可能的追加資金或增加股票購買的情況。擔保品通常包括現金、基金、債券和股票等,其中股票需滿足一系列嚴格的條件,如交易期限、流通市值、換手率和波動率等要求。滬深300成分股和上證50成分股通常被列為優先抵押品。
首批試點券商的選擇標準包括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的資格和凈資本規模。在現有的創新類券商中,部分券商由于凈資本不足可能無法首批試點。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在凈資本和經紀業務量上具有優勢,而中金公司憑借強大的機構客戶資源,可能成為競爭者之一。
最后,投資者必須謹慎對待融資融券,因為股價波動可能導致巨大的風險。一旦賬戶虧損接近保證金底線,可能需要追加保證金,甚至面臨證券被強行平倉的后果。同時,融資融券會增加持倉成本,即使股票價格穩定,投資者也可能因利息支出而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