蠐螬的成蟲階段實際上是金龜子,這種昆蟲在土壤中度過幼蟲期和成蟲期,尤其是晚上8~9時,成蟲金龜子會有活躍的活動。它們有假死性且對未腐熟的糞肥有趨性。
幼蟲蠐螬的活動受土壤溫濕度影響顯著,當溫度達到5℃時開始上移,最活躍期在13~18℃,高于23℃則會下移。其生活史因種類和地理位置不同,有的年份一代,如大黑鰓金龜和暗黑鰓金龜,有的則需要2~3年或更久,如小云斑鰓金龜在青海為4年,而大栗鰓金龜在四川甘孜地區則可能需要5~6年。
蠐螬的危害主要在春秋兩季,它們會咬食作物的幼苗和根莖,對果園苗圃、幼苗及多種作物造成顯著損害。防治方法包括農業防治,如輪作、灌溉、避免施用未腐熟肥料、深耕除草等,以及使用化學藥劑如辛硫磷、甲基異柳磷等處理土壤或拌種,以及物理誘殺和生物防治,如設置黑光燈、引入天敵或使用生物制劑等。調整種植茬口,合理施肥,以及利用化學防治手段如辛硫磷拌種或灌根,都能有效控制蠐螬的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