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起,我國的高考制度經歷了顯著的變化。最初,上海成為首個獲得自主命題權的省份,同時國家在部分高校試點保送生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局面在2000年之前一直持續,直到2001年,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新模式,這一階段,越來越多的省份逐漸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2014年,有16個省實施分省命題,而15個省份則采用全國統一命題。然而,到了2015年,江西、遼寧、山東三省加入統一命題的隊伍,使得使用全國統一試卷的省份數量增加至18個。然而,2016年的情況有所波動,全國有26個省份選擇統一命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等5省仍堅持分省命題的方式。
實施自主命題的要求相當嚴格,需要考試機構具備強大的組織管理能力,且本省需擁有具備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雙重理解,以及各學科深厚造詣的命題教師隊伍。盡管起初由于大學分布不均,部分省份在組織自主命題上面臨困難,但目前,超過一半的省份(不包括港澳臺)和三分之二的考生已進行自主命題,表明這一模式的實施范圍已相當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