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和“香九齡,能溫席”描繪了兩個幼時便展現出高尚品德的孩子——孔融和黃香。孔融,孔子的二十世孫,年僅四歲便懂得謙讓,即使面對一籃梨子,他也懂得將大的讓給哥哥,體現了尊敬兄長的美德。黃香的故事則發生在東漢,九歲時他以稚嫩的肩膀展現出孝順父母的行動,睡前先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床席,再讓父親安睡,展現了深深的孝心。
孔融讓梨的故事教育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公序良俗的意識,懂得謙讓和尊重。而黃香溫席則強調了孝順父母的重要性,這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人應當傳承和實踐的美德。這兩個典故不僅展示了古代兒童的道德修養,也為我們提供了在生活中實踐良好品德的啟示。無論是對家庭還是社會,這種美德的傳承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