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關鍵階段,它們基于產量變化特征來劃分:第一階段是平均產量遞增,第二階段是平均產量遞減直至邊際產量為零,第三階段是邊際產量為負,總產量下降。廠商的理性決策主要集中在第二階段,因為在這里,盡管平均產量下降,但總產量仍在增加,且邊際產量為零,表明增加投入的邊際效益為零,這是成本最小化的理想點。
在第一階段,由于平均產量和總產量都在上升,生產者會選擇增加投入以獲取更高收益。然而,一旦進入第二階段,平均產量開始下降,此時增加投入將導致平均產量進一步減少,直至邊際產量變為零。理性的廠商會選擇在此階段繼續增加投入,直到總產量達到最大,因為雖然平均成本上升,但總成本仍會下降。而到了第三階段,由于邊際產量為負,每增加一單位投入,總產量反而會減少,因此,廠商會開始減少投入,以避免成本的進一步上升。
因此,廠商的最優決策區域在第二階段,這是根據成本函數和產量曲線的形狀來確定的。生產三階段理論以固定技術水平和可變勞動投入為基礎,通過分析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關系來劃分這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產量特征,如第一階段的上升趨勢,第二階段的峰點,以及第三階段的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