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的“除權”與“復權”概念密切相關,但其實質是調整股價和成交量,使其反映出真實的漲跌情況。簡單來說,復權是對股票價格和交易量進行調整,以反映股票拆股、送股等權益變化后的實際情況。
復權主要有三種方式:前復權、后復權和不復權。前復權是基于除權后第一天的價格,調整過去的股價數據,幫助投資者理解股票在權益變動前的成本價。后復權則是以除權前最后一天的價格為基礎,調整后的股價更能體現未復權時的真實水平。不復權則是直接查看除權后的股價,沒有進行任何調整。
以一個具體的例子說明,如果某股票原本每股10元,實施10送10后,除權后報價變為5元,但若采用向后復權,價格會調整為10元,反映出實際的漲幅。而向前復權則保持現價不變,將歷史價格向下調整,便于連續觀察股價走勢。
計算復權后的價格有兩種公式:前復權的計算方法是[(復權前價格-現金紅利)+(新股或配股價格×流通股變動比例)]÷(1+流通股變動比例),后復權則是復權前價格×(1+流通股變動比例)-新股或配股價格×流通股變動比例+現金紅利。
總的來說,選擇哪種復權方式取決于分析者的需求,復權后的價格能提供更準確的歷史價格參考,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