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五十元和一百元紙幣的流通歷程始于1987年4月27日,自此它們在全國范圍內逐漸投放市場。作為第四套人民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面額的鈔票包括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其中1角、5角、1元既有紙幣又有硬幣版本。在發行初期,1角、2角、5角、5元、10元僅發行了1980年的版本,而2元、50元和100元則有1980版、1990版兩個版本,1元則有1980、1990、1996三種版本。相較于第三套人民幣,第四套增加了50元和100元大面額紙幣,提升了貨幣體系的多樣性。
在防偽技術上,第四套人民幣紙幣做出了顯著改進。如50元和100元券采用煉鋼工人頭像和毛澤東側面浮雕像的水印,不僅有線條,還包含明暗層次,體現了中國鈔票工藝的進步。此外,安全線的加入是防偽的一大突破,如1990年版的100元和50元券增加了金屬安全線,隱藏于鈔票紙中,可在光線下清晰可見。在制版和印刷工藝上,采用了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線技術等,增加了鈔票的防偽性,尤其是1990年版50元和100元券,凹印部分的立體感更加強烈。
總的來說,我國五十元和一百元鈔票自1987年起在全國流通,其設計和防偽技術的提升確保了貨幣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