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零售價的存在,實質上是廠家為了保障零售商的利潤空間,確保產品市場流通順暢的策略。在定價時,廠家會考慮零售商、分銷商、總經銷商和自身品牌的毛利分配,同時參考市場競品價格。盡管建議零售價通常與實際銷售價格接近,但為了維護品牌形象和消費者的參考價格,實際銷售價格往往低于建議價,這是一種企業提議的定價機制。
然而,地方行政權力在市場競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作為三位一體的利益主體,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放權讓利政策下,其經濟擴張動力推動了市場競爭,但也可能導致過度競爭。隨著改革深入,如果中央政策和地方政府行為未得到有效約束,地方政府可能會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與本地企業形成利益聯盟,影響區域間的協調與合作。
總的來說,統一零售價的設定是商業策略與地方政府干預的交織,旨在平衡各方利益,確保市場穩定,但實踐中可能因為權力分配和利益驅動產生復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