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運營中,即使面臨虧損,仍會繼續生產的條件是當邊際收益(MR)與邊際短期成本(SMC)曲線相交。這個交點E代表均衡點,對應的產量Q是廠商的決策點。在此狀態下,廠商的利潤最大化或虧損最小化目標得以實現,因為MR等于SMC,同時價格P等于邊際成本MC,即企業產品售價。
具體來說,當價格低于廠商的短期平均成本(SAC)時,平均收益(AR)會高于平均成本(AC),形成了利潤區域。以成本函數C=1000-4Q為例,邊際成本MC=4,意味著當價格高于4時,廠商開始盈利。在這個條件下,廠商會根據市場機能決定生產數量,以適應市場需求并維持生存,盡管這可能導致短期虧損。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每個廠商都是價格接受者,而非決定者。由于市場眾多買家和賣家的存在,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而廠商的唯一決策變量就是產量。廠商會根據市場價格調整生產量,供需曲線在這種情況下表現為一條直線,體現了市場的平等和無差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