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盈余和生產稅凈額是企業財務分析中的關鍵指標,它們的計算方法如下:
生產稅凈額計算公式包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本年應交增值稅、專項費用和排污費的上交,同時減去補貼收入。具體而言,它等于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加上增值稅和其他相關費用,再扣除給予的補貼。
而營業盈余則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成果,其計算更為復雜,包括營業利潤、工會經費(占40%)、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利息支出(占50%)、匯兌損失、補貼收入以及上交的管理費。這個數值體現了企業扣除各種成本和費用后的凈收益,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營業盈余還可以細分為業主收入和財產收入,其中財產收入來源于企業使用的金融資產、土地和無形資產的收益。而業主收入則是營業盈余減去財產收入后的余額。
營業盈余有凈營業盈余和總營業盈余之分,區別在于前者不包括固定資本消耗,而后者則包括。營業盈余與營業利潤的區別在于考慮的成本、收入范圍和固定資產折舊的處理方式,盡管計算方法略有不同,但實際操作中,營業盈余可以通過調整營業利潤來估算。
最后,企業所得稅可能包含在營業盈余之中,但個人所得稅的歸屬則較為復雜。理解這些概念對于評估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稅務策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