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實際上是一個稅收籌劃的策略,它涉及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式。簡單來說,所得稅費用由兩部分構成: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會受到暫時性差異的影響,包括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未來可能抵扣的稅額)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未來需要納稅的差異)。
當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比如100元,會計上會減少利潤,導致應納稅所得額減少,從而減少當期所得稅。然而,稅法規定在資產處置前不認可這一損失,直到實際發生時才允許抵扣。因此,企業暫時多繳納的所得稅在未抵扣前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企業會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遞延所得稅費用,以反映這一未來可能的稅收優惠。
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意味著當前利潤表上的稅收負擔減少了,但這部分稅款是延遲支付的,會在未來某個時候通過資產的處置或稅法環境變化得以抵扣。這個過程在會計上表現為稅前會計利潤的調整,以及所得稅費用的減少。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核算,主要涉及到企業的資產、負債以及未來利潤預期等因素。
總結來說,當期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企業為了應對稅法規定而進行的一種會計處理,通過暫時推遲納稅,以優化當前的財務狀況。它在資產負債表上表現為一項資產,反映了企業未來可能獲得的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