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年的變遷,中國的貨幣供應量(M2)已經增長了15.24倍,意味著現在的15.24萬元相當于20年前的1萬元。然而,貨幣價值的衡量并非僅限于此,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探討。
首先,從城鎮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角度看,20年前的777.75元每月,換算到2018年的6711.11元,1萬元相當于現在的8.63萬元。而在房地產市場,1999年的1萬元與2018年9000元/平方米的房價相比,大約相當于現在的5萬元。
考慮到一線城市房價的漲幅,1999年上海的平均房價是3100元/平方米,如今漲至5萬元/平方米,那么1萬元在今天的價值相當于16.2萬元。同樣,大米價格從1999年的1元/斤上升至4元/斤,1萬元相當于現在的4萬元。
再看日常消費,1999年的理發服務只需3到5元,而今的平均價格為25到40元,意味著1萬元在今天價值約為8萬元。然而,電子產品由于快速更新換代,直接對比購買力并不準確。
總的來看,時間跨度長,貨幣購買力的比較因參照標準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以M2為例,從1999年的119897.9億元到2018年的1827000億元,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長導致貨幣價值的明顯變化。因此,20年前的1萬元在今天的購買力因選擇不同的參考標準而有所不同,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