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命題組的變遷歷經三代,由胡金德、蔡燧林、徐兵、周概容、范培華和龔東保等六位教授在80年代末到2000年主導,這段時間的命題風格較為統一。1998-2000年間,組內人員變動較大,風格有所調整。一代組的教輔如李范全書和李王全書,前者源于蔡、胡兩位教授的著作,后者則融合了他們的內容。
二代組從2001年開始,成員包括朱士信、黃有度、陳建龍等來自多所名校的教授,教育部在此期間引入了更成熟的題庫制度,二代組成員主要活躍在合工大的五套系列,而不再直接參與考研教輔的編寫。三代組的構成較為神秘,僅知有南開、華南理工、西交及國防科大等的教授參與。
從2015年開始,命題風格開始明顯分化。15年和17年的考試更注重基礎,16年則帶來了較大挑戰,18年難度適中,但沒有新套路。總體來看,這四年的數學考試呈現出逐年難度變化的特點,但核心考察內容始終是基礎概念理解和計算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