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穿越黃河與長江的方式獨具匠心。在與黃河的交匯處,由于黃河水位高于運河,為了平衡水位差異,運河巧妙地設(shè)計成“三灣頂一壩”的彎道,位于淮陰西南的運河路段呈現(xiàn)出“之”字形,同時通過不斷開鑿引河,輔以人力畜力牽引,確保漕船能安全渡過黃河。
在與長江的交匯點,運河并非直截了當(dāng),而是采取了一種更為智慧的策略。它以一定的夾角進(jìn)入長江,利用長江的東流動力,順勢進(jìn)入江南大運河,減少了船只過江時的水位問題。長江與運河水位不同,需要船閘來調(diào)節(jié),以確保航行的順暢。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橫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全長1794公里,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是在隋唐運河的基礎(chǔ)上,歷經(jīng)元、明、清三個朝代的不斷改良和拓展。大運河的路線根據(jù)地形和水域特性劃分為閘河段、湖區(qū)段、天然河段和河運交匯段,展示了中國古代水利工程和航運技術(shù)的卓越成就。
穿越黃河和長江的這一段,不僅體現(xiàn)了人類對自然的適應(yīng),更是中國古代智慧和勇氣的象征。大運河沿線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眾多名城古鎮(zhèn),使得這條運河不僅僅是一條水道,更是一條歷史文化的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