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即新臺幣,是臺灣地區(qū)通用的貨幣,起源于1949年6月15日,其基本單位是圓,簡稱為元。新臺幣的貨幣構成豐富,硬幣面額包括1圓、5圓、10圓、20圓和50圓,紙鈔則有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和2000圓,1圓等于10角或100分。在日常交易中,5角硬幣雖然較少流通,但作為最小單位1圓是常見的選擇。例如,3.5圓的郵票通常按4圓出售,存款利息也會四舍五入到1圓,5角硬幣則限制一次交易不超過100枚。
新臺幣的設計蘊含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紙幣上不僅有象征清高節(jié)操的梅蘭菊竹松圖案,還引用古文,如100元紙幣上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正面描繪了多樣人物,如兒童、國父以及中華少棒球隊奪冠的歷史時刻,背面則展示了臺灣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山水風光。每張紙幣都采用真實色彩,融入石雕、斗拱等元素,以及天文觀測相關知識,且文字全部為書法形式,篆章和色彩豐富。
硬幣上也有寓意,如10元上的“民安”,而20元上的“莫那魯?shù)馈眲t值得細細品味。總的來說,新臺幣不僅是交易媒介,更是臺灣文化和歷史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