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樣品烘干程序的設定,其實是為了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水分,直至達到恒重狀態,即水分含量不再變化。恒重意味著樣品中的水分已被充分蒸發,無需再進行烘干。溫度對烘干時間的影響顯著,高溫條件下水分去除迅速,例如105℃下10至30分鐘,而低溫則需要更長時間,如80℃下可能需要3至10小時,甚至更久,直到水分完全蒸發殆盡。
在實際操作中,首先通過105℃的高溫殺青處理,持續30分鐘,以快速破壞細胞結構并脫水。然后,將樣品降至65℃,進行長時間的68小時烘干,以確保水分徹底排出。對于水份較多的植物,可能需要在150至180℃的溫度下進行更長時間的烘干,如110℃烘箱中殺青15至20分鐘,然后繼續在70至80℃下烘干至恒重,以防樣品過熱而燒焦,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樣品和分析方法對烘干溫度有特定要求。例如,鉬的8羥基喹啉法要求在135度烘,鎳的丁二肟沉淀則可能在120度烘,水分測試通常選用105至110度。此外,器皿材質也會影響恒重的判斷,如瓷坩堝較難達到恒重,鉑金坩堝則較為理想。在確定恒重時,要根據具體方法和器皿的特性來調整,不能僅憑難以恒重的器皿來降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