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剛性與價格粘性是經濟學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分別描述商品價格的動態特性。價格剛性意味著價格具有較強的保持穩定的能力,特別是在工資方面,一旦設定,往往難以降低,即使經濟環境變化,也難以發生顯著的下調。而價格粘性則是指價格的變動不靈活,尤其是在未實現充分就業時,商品價格可能不會迅速響應市場供求變化,顯得較為穩定。
價格剛性與價格粘性的主要區別在于剛性強調價格的上升容易而下降困難,變化速度慢;粘性則意味著價格雖然可以變化,但這種變化相對較慢,且可能在特定經濟環境下如充分就業后,價格對貨幣供給的反應會變得更為敏感。凱恩斯的觀點中,價格從剛性轉向粘性,意味著在經濟調整中,價格和工資并非絕對固定,而是有一定的可變性。
在經濟分析中,價格剛性有助于理解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政策制定時,如何平衡物價穩定與就業目標。而價格粘性理論則探討了市場競爭不完全時,廠商如何通過交錯調整價格來優化利潤。比如,在寡頭市場中,價格粘性論認為廠商可能會根據需求非對稱性等因素,選擇逐步調整價格而非同步變動。
總的來說,價格剛性和價格粘性揭示了市場價格行為的多樣性,對理解經濟運行機制和政策影響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