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補貼政策在經濟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它確實增加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剩余,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產生無謂損失。具體來說,補貼導致需求提升,價格變動,從而改變了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的分布。補貼前,生產者的剩余為三角形OAB,消費者剩余為三角形EAB,補貼后,生產者剩余增加形成直角梯形ABDC,消費者剩余增加為直角梯形ABGF。政府補貼的總額為矩形CDGF,這部分直接轉移到了生產者和消費者手中,但面積為三角形BDG的部分并未增加任何一方的剩余,這部分就構成了無謂損失。
補貼前后的比較顯示,盡管總剩余有所增加,但政府的補貼支出并未完全轉化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凈收益,因為無謂損失的存在。這表明補貼政策的設計和執行需要謹慎,以確保資源的有效分配和總體福利的提升。在福利經濟學的視角下,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計算公式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內在機制。總剩余,即買者的支付意愿減去實際支付,加上賣者實際收入減去實際成本,其中買者和賣者實際交易金額的抵消,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補貼影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