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去世后,尸臭的出現與腸道內的生物化學變化密切相關。通常在死亡后3至6小時內,腐敗菌開始大量繁殖,產生包括氧、氮、氫、二氧化碳、甲烷以及強烈臭味的氨、硫化氫等腐敗氣體。這些氣體積聚在腸道內,使結腸膨脹并向上擴散,導致腹部隆起。尸臭主要是由腐胺和尸胺這兩種物質散發出的特殊味道。
尸胺是賴氨酸在特定酶作用下的代謝產物,雖然在生物體內也會少量生成,但它在腐敗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尸臭氣味的主要來源。高度腐敗的遺體,其氣味可能會殘留數日,即使經過清洗也無法完全去除,且即使在處理現場,防護措施也無法完全阻擋其刺鼻的氣味。
此外,尸胺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攝入或皮膚接觸都可能導致嚴重傷害。它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有強烈刺激,可能導致炎癥、痙攣、水腫,甚至化學性肺炎和死亡。中毒癥狀可能包括咳嗽、喘息、氣短、咽喉不適、頭痛和惡心嘔吐等。
以上信息來自于百度百科和人民網的相關報道,為我們揭示了尸臭產生的生物學機制和其潛在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