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0kV電力系統遭遇單相接地故障時,允許故障運行1到2小時主要是由于系統的特性決定的。這類系統通常采用小電流接地方式,即中性點非有效接地,這意味著單相接地時,短路電流較小,不會立即對供電產生嚴重影響。這種接地方式使得故障時,故障相電壓升高,但A、B、C三相間的線電壓保持穩定,從而可以維持大部分負荷的正常供電。
然而,單相接地故障并非無害。它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如導線落地故障可能導致行人或牲畜觸電,尤其是在未停運的線路中。處理此類故障時,一方面需要人工選線,中斷未故障線路供電,可能影響供電可靠性;另一方面,故障線路會暫時停運,查找和修復過程復雜且可能受天氣條件限制,延長了停電時間,對供電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構成挑戰。
因此,雖然10kV單相接地后允許故障運行2小時,但這并不是理想的長期解決方案,而是為了在保證基本供電需求的同時,盡快安排必要的維修工作,減少對用戶生活和生產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