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禪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源自《瓔珞經》,意指如來的真意超越了語言和思維的局限,揭示了真空妙有的真理。其核心思想是強調凡夫在理解佛性,即阿賴耶識時,不應執著于言語或心境,因為這些都是意識層面的活動。阿賴耶識獨立于意識之外,是每個人內在的佛性,但常人難以察覺。經文告誡我們,任何顯現的境界都是虛妄的,應避免對言語和心境的執著,達到一種超越言語和思維的“不可思議境”。
深入解釋,此禪語體現了佛教的唯識理論,其中阿賴耶識被視為真如,它超越意識的范疇。"言語道斷"意味著無法用語言完全描述或理解,"心行處滅"則是指心念活動的終止,即無從思考或執著。這種境界被稱為“不可思議”,是語言無法觸及,心靈也無法觸及的至高境地。《維摩經》、《止觀五上》和《仁王經》等經典中也多次引用此語,強調其在修行中的重要性。
總之,禪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關于超越言語與思維界限,尋找內心真如的一種哲學指導,教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放下執著,體驗超越言語和心境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