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利潤率,簡單來說,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營業利潤除以全部業務收入,再乘以100%。營業利潤來源于利潤表,它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它業務收入(即營業收入)的總和。比率越高,意味著企業每售出的產品或服務能帶來更多的利潤,顯示了更強的盈利能力;反之,比率低則表示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弱。
在會計上,利潤有多種形式,如毛利潤、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營業利潤率則是衡量企業主營業務運營效率的核心。它反映了企業每銷售一單位產品或服務所獲得的利潤占總收入的比例,或者占投入資本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業和企業間的營業利潤率差異顯著,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年年盈利,美國就有大約20%的企業未能實現盈利或出現虧損。
理想的利潤決策源于對新增單位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分析:如果新增單位的收入大于成本,企業應增加生產;反之,如果成本超過收入,應減少生產。當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相等時,企業利潤將達到最優狀態。
此外,營業利潤率的計算還需參考公式:營業利潤等于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稅金、管理費用等,再加其他收益如公允價值變動和投資收益。同時,還有其他財務比率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本金利潤率,它們各自衡量的是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即時償債能力以及資本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