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變動率,即報告期與基期每股收益之差與基期每股收益的比例,它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年度變化。同樣,息稅前利潤變動率則是報告期與基期息稅前利潤之差與基期息稅前利潤的比率,衡量了公司經營效率的變動情況。
財務杠桿這一概念,是通過每股收益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比率來度量的,公式為EBIT/(EBIT-I),其中EBIT代表息稅前利潤,I為利息,T為所得稅率,M為普通股股數。如果基期與報告期的利息和稅率保持穩定,這個比率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公司利用債務融資增加收益的能力,但同時也揭示了財務風險,DFL值越大,意味著風險越高。
財務杠桿系數(DFL)的計算,即△EPS/EPS除以△EBIT/EBIT,它表示當息稅前利潤(EBIT)變動1倍時,每股收益(EPS)將變動的倍數。資本結構和負債比率對這一系數有直接影響:資本結構不變時,EBIT越大,DFL可能減小;負債比率越高,盡管可能增加收益,但也伴隨著更大的財務風險。企業可以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控制負債比率,來平衡財務杠桿帶來的利益與風險。
總結來說,每股收益變動率和息稅前利潤變動率是財務分析中的重要指標,財務杠桿系數則通過它們揭示了公司財務策略的效益與風險。理解這些概念有助于投資者和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