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討論SAC曲線(邊際成本曲線)與LAC曲線(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關系時,一個關鍵點是它們的切點并不位于SAC曲線的最低點。LAC曲線是SAC曲線的包絡線,反映了規模收益長期變化的特性。
首先,當規模收益保持不變時,LAC線與邊際成本線LMC相等,這一點是SAC曲線的最低點,形成一條直線。然而,當規模報酬發生變動,即遞增或遞減時,LMC與LAC的交點并不總在SAC的最低點,而是在LAC的最低點,這個交點右邊的點則不是SAC最低點。左側是SAC下降區,右側是SAC上升區。
至關重要的是,只有在LAC的最低點,也就是規模經濟最顯著的點,SAC曲線才會與它相切。這種切點的形成是生產者在尋求成本最優點時的結果,即在不同的生產規模下,選擇最能降低成本的點進行生產。
進一步解釋,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推導表明,它要么是有限規模變動下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交點連線,要么是無限細分下的下包絡線。在這個過程中,只有當LAC曲線的最低點與SAC的最低點相切時,它們才具有經濟意義。
總的來說,SAC曲線與LAC曲線的切點位置體現了成本和規模經濟的動態關系:在規模經濟最優化的點,兩者相切,而其他位置則反映了成本變化和生產規模選擇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