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黃金的不同類型,如18K和24K(千足金),關鍵在于它們的含金量、顏色和硬度差異。首先,18K黃金以750‰的含金量著稱,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包含25%的其他金屬,這使得它呈現出白色、黃色或玫瑰紅色等多樣的色彩。這種含金量的靈活性使其在珠寶設計上擁有更多可能性,硬度較高,適合精細的鑲嵌和造型。
相比之下,24K或千足金的含金量高達999‰,理論上接近純金(99.998%),但現實中無法達到100%。在中國,含量達到99.96%的黃金就被認為是千足金。由于純度高,24K金呈現出典型的黃色,但其較低的硬度使其在制作過程中對工藝要求較高,款式選擇相對受限。
盡管有些商家宣傳的"萬足金"含金量可達999.9‰,但這個概念并未被官方認可。因此,購買黃金時,應區分18K和24K(千足金)的實際含金量和特性,以滿足不同場合和需求。參考資料來自于百度百科的18K和24K條目。